近幾年,歐美掀起紫色食物風潮,同時紫色食物也因超群抗氧化能力,
成為養生的焦點,但它們優異的特質,早在中醫經典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有相關的記載。
聽過五行嗎?五行最早是哲學思想,隨著時間推衍,成為祖先們生活的一部分。
在中醫裡它們不僅代表顏色,也代表臟腑,更能依據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的特質,
將生活中所有的事物加以分類,其中,指導食療最直接的就是五藏
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、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心、鹹)及五色(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)。
中醫對「紫」色食物的看法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中的記載,中醫認為色青入肝、色赤(紅)入心、色黃入脾、色黑入腎……,
有了這個概念,在看許多食療古籍,甚至是食材選擇上,就能有初步的判斷。
也許你會問:「五色裡面沒有沒有紫色啊!」其實中醫指的黑色並不侷限黑色,也包括紫黑,
甚至是紅紫、紅黑的都可列入「黑色」的範疇
像我們常吃的紫米(黑糯米)、桑葚、洛神花等都是入腎的食材,起到調養、滋補腎精的功效。
腎精充盈 延緩老化
中醫認為腎精是生命的根本,從父母承接而來,在西醫稱為遺傳。它能生成氣血、滋養臟腑,
更是人生長、發育的主要原動力,諸如小朋友長高、第二性徵的成熟、初潮等都是腎精充盈的結果,
同時,它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,逐漸減少,才有了老、死的狀態
所以,維持腎精充盈的狀態,不僅能維持健康,還能延緩老化。
多吃紫色食物 滋養腎精
除了父母的遺傳,腎精還可以靠食物來滋補,至於要怎麼「吃」,
以下提供兩大方法:
一、選擇入腎的紫黑色食材,為腎精補充營養
像是在桑葚盛產的季節,將採收下來的當季食材桑葚釀成醋,即可一年四季享受桑葚醋的美味。
或是將紫黑色的黑糯米(俗稱紫米)與桂圓、枸杞一起煮成甜湯,
在家享受宛如在餐廳品嘗飯後甜點的美好感覺
二、調理脾胃(消化系統)
脾胃是吸收養分的地方,脾胃健康,食材的營養就能充份的滋養臟腑、滋補腎精;
但脾胃不好,不僅臟腑得不到養份,還會耗損腎精來維持脾胃的功能。
因此,想補腎,先從脾胃下手!
除了以吃能調理脾胃外御用小編獨家推薦給大家,御手國醫的專業調理士
能夠專業專一的針對穴位達到顧客所需 緩解疑難雜症
每位專業調理士皆取得
世界衛生組織(WHO)認可國際權威中醫學術單位
🌐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
📜所認證核發的中醫調理士證書喔
另外你可選擇培補脾胃的食材,像:地瓜、南瓜、山藥、薏仁等食材,讓脾胃健壯,
才能順利轉化食材養份,調養各個臟腑、補腎精。
還有改善飲食習慣
不只靠食材調理,日常的飲食習慣也要特別注意,以下有幾個可以注意的面向:
A.時間:固定三餐時間,最好在8點前吃完晚餐(或最後一餐)。
B.飯量:三餐定量,每餐八分飽。
C.用餐次數:一般人是一天三餐,如果你有特殊需求,須施行少量多餐,也請避免宵夜。
D.餐點選擇:中醫認為生冷及肥甘厚味的食物很容易損傷脾胃,因此,
在餐點選擇上盡量避開生魚片、沙拉等生冷食物或油炸、燒烤、甜品等高熱量食物,
這些都會損傷脾胃,導致消化能力下降。
掌握以上這些原則後,希望大家下次在買菜時,能更容易判斷食材特性,
同時也能利用食療調養身體、維持健康唷
今天就不放點我了解更多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