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俗諺:「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好穿棉」,由此可知秋天的氣候溫差變化大,天氣逐漸由由暑濕轉為秋燥,許多民眾會有不適應的症狀出現:過敏、咳嗽、便秘、心血管疾病、口乾舌燥、容易疲憊等,這些都是中醫所說「秋天燥邪症狀」,在這個秋分時期該如何預防與改善呢?
養生大節氣秘方,跟著御手動次動
三陰交:位於內腳踝向上三身體寸的位置,是女士們必按的專屬穴道,將能有效舒緩婦科問題
足三里:位於小腿的正面,不僅如上述般,是顧胃的重要穴位,不僅能益脾養胃、促進腸胃消化,更能增強體質與抵抗力。
太衝穴:位在第一腳指骨與第二腳指骨結合處上方的凹陷中,揉按太衝穴能有降血壓、養肝的效果,若腰痛時,也能藉此來紓解不適。
合谷穴:位在手大拇指與食指相會凹陷處。
此穴位可改善感冒、牙痛、頭痛、關節病、胃痛、經痛,
穴位既好找又能改善身體一些小毛病。
按摩穴道既方便又養生,邀請大家一起來按摩穴道!保養不分年幼老少
通體舒暢,請讓身體出汗排毒
排汗可幫助體表帶走大量的熱量,好處有排除體內毒素廢物、瘦身、調節血壓、改善心情、防治肢體性疾病、。若要排汗平日可透過「運動」來實現,一週可安排2~3次的運動,一次30分鐘,讓自己從運動中流出汗,調節身體健康。
您知道為什麼馬拉松選手不得癌症嗎?『德國體育醫學龍頭艾倫斯特〈譯音〉博士發現,所有運動選手當中,唯獨馬拉松選手沒有罹患癌症的病例。因此艾倫斯特博士為了找出不得癌症的原因,不斷的研究,結果發現了一項驚人的事實。艾倫斯特博士採集了每天跑步 30 公里以上的馬拉松選手的汗水,分析其汗水的成份,結果發現汗水中含有鎘、鉛、銅、鎳等之重金屬物質。
艾倫斯特博士下的結論是 「每天跑 30 公里以上的馬拉松選手,自體內深處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時,亦將體內累積的致癌成份〝重金屬〞排出體外,徹底去除癌症的根源,因此馬拉松選手是不會得癌症。」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,艾倫斯特博士發表了「以排汗的方式,徹底去除體內的累積物,可預防癌症」的研究報告,艾倫斯特博士強調的「想要健康長壽,就要一天一次大量排汗。」這句話是絕對值得信賴的。』
要秋月春風,不要秋高「人」肥
有人說秋天是很重要的季節,因為要把身體照顧好,以便對抗寒冬,那要怎麼進補食物下肚呢,這就是個學問了。
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秦曼表示:「秋季進補應本著“無病不補、以食代藥、多菜少肉、全面均衡”這一原則,切忌“多多益善、越貴越補”等一些傳統觀念誤區。如果沒有科學指導而胡亂進補,不但起不到滋養身體的功效,還會造成身體的過度消耗。」秦曼也建議:「為抑制“秋燥”,飲食上要注意滋養津液,多飲水,選擇能夠清燥養陰的食物,如銀耳、蜂蜜、芝麻、豬肺等。同時,在食物屬性的選擇上還應“趨溫避寒”。雖然秋季瓜果大量上市,但立秋之後的節氣,如秋分之時,持續食用大量瓜果極易引發胃腸道疾病,脾胃虛寒者更應特別注意。」看來怎麼吃跟吃甚麼都很重要。
找健康找養生找專業,一起來御手國醫,御手國醫關心您的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