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講求「上工治未病,不治已病」,也就是在未真正生病之前,把身體調養好,而不要等到生病後,才急於治療。這種養生保健的觀念,歷經數千年而不衰,也在民間形成進補的習慣。中醫學認為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的生理、病理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,故應依據不同季節採取不同的保健方式。隨著氣候變化中醫調理亦隨之變更,以產生不同的效果,例如冬天天氣寒冷,人體熱量消耗較多,需要較多的熱量來維持體溫、預防寒冷,因此冬季進補強調滋補,使人體更多的熱量來維持生理活動。

 

 

  中醫養生防護學家發現,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患,於夏季的調養,可使病情 大幅好轉。中醫依據「發時治標,平時治本」的原則,除了在冬天發作時治療之外,就常常採用「冬病夏治」的方法治療。「冬病夏治」是指於疾病緩解期的積極治療法,趁其病情穩定之時,積極改善體質,依循這個原理而來的治療方法。其實在夏天病情較平穩之時對於過敏疾病體質,才是最好的調養時機,所以夏季治療「三分醫藥、七分調養」以補腎、健脾、養肺為主要治則,以改善神經內分泌功能,改善垂體 — 腎上腺皮質系統之興奮性,使功能恢復正常也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,改善機體能量之代謝,使其恢復平衡以增進免疫力,真正徹底改善體質,到了冬天病情自然減輕甚至痊癒。冬病夏治,不僅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療效好,此外,一些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及一些陽虛陰寒內盛的疾患,如肺氣腫、肺心病、支氣管哮喘、慢性腹瀉、虛寒性胃疼、腹疼、腰痛、下肢體痛等症,皆可以透過夏季的調養治療,使病情好轉,有的還可以根除。

  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,一年四季如春,氣候溫暖宜人,因此一般人往往只注重秋冬的養生、在這段時間大補特捕,卻忽略了炎炎夏日的養生之道。根據《本草綱目》紀載:夏季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的季節、晝長夜短,因此應順應陽盛陰虛的變化,實行晚睡早起,讓身體在冬天所累積的陰寒之氣透過夏天的太陽散發掉。然而此時也是身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所以必須要出些汗使身體過剩的陽氣宣洩於外,正因如此,才常常聽到有人說「夏天是減肥運動的季節」這句話就是這麼而來的。夏季養生,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人體百分之七十是水構成,尤其是夏天易傷津液,水分的補充尤其重要,切忌出門在外別忘了隨時準備一些水來補充。飲食方面由於此時陽氣盛而陰氣衰,宜吃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,如:稀飯、饅頭、麵條、瘦肉、冬瓜、新鮮蔬菜水果等清淡而平和的主副食最佳

 

arrow
arrow

    御手國醫養生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